您好!欢迎访问郑州德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咨询热线:15890641289
行业新闻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正文内容

国产温控器替代进口成功案例

作者:admin 浏览量:40 时间:2025-04-11 19:07:33

国产温控器替代进口的五大典型场景与技术突破

一、半导体制造:从 “卡脖子” 到国产突围

案例:厦门宇电 AI-8 系列温控器
在中芯国际 12 英寸晶圆厂的扩散炉工艺中,宇电 AI-8848 多回路温控器实现 ±0.1℃的温度控制精度,成功替代日本 RKC 和美国霍尼韦尔产品。该设备采用自研 APID 自适应算法,可同时控制 96 路温度通道,响应时间较进口设备缩短 40%。实际数据显示,晶圆良率提升 3.2%,单台设备年维护成本从 12 万元降至 4.5 万元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独创 “预加热 + 梯度降温” 双模式控制,解决 TOPCON 电池工艺中的温漂难题

  • 支持 K、S、R 等 15 种热电偶类型,兼容 - 50℃至 250℃宽温区环境

  • 通过 CE、UL 认证,在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


案例:北京京仪自动化温控设备
京仪自动化研发的集成电路专用温控设备,在刻蚀机工艺腔控温中实现 ±0.05℃精度,优于美国 MKS 同类产品。该设备采用预测控制算法,可实时补偿腔体热损耗,已在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等企业的产线中批量应用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50%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多通道并行控制技术,支持 16 路独立温度闭环

  • 磁流体密封设计,满足洁净车间 Class 1 级要求

  • 自主研发的 MEMS 温度传感器,寿命达 10 万小时

二、新能源锂电:效率与成本的双重革命

案例:台湾泛达 FP93 温控器
宁德时代某基地的锂电池涂布机产线中,泛达 FP93 温控器替代欧姆龙 E5CN 系列,使极片干燥效率提升 25%,不良率从 5% 降至 1.2%。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,支持 20 分钟快速参数调试,价格较进口产品低 35%,交货周期缩短至 15 天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独创 “双金属片 + 薄膜传感器” 复合测温技术

  • 支持 4-20mA 模拟量输出与 RS485 通讯协议

  • 耐粉尘设计,可在涂布机高污染环境下稳定工作


案例:厦门宇电 AI-9 系列温控器
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线中,宇电 AI-9 高精度温控器实现电芯热压工艺 ±0.05℃控制,替代德国西门子 7NG 系列。该设备集成边缘计算模块,可实时预测设备故障,使维护效率提升 50%。实际数据显示,单台设备年节约能耗成本 18 万元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0.05 级测量精度,分辨率达 0.001℃

  • 支持 CANopen、Modbus TCP 等工业总线协议

  • 内置 20 条工艺曲线,支持远程参数克隆

三、食品冷链:国产设备的精细化逆袭

案例:正泰仪表 iTHS6000 系统
在河南双汇食品加工厂的冷库改造中,正泰 iTHS6000 温湿度监控系统替代美国江森自控 Metasys,实现 - 18℃至 + 4℃温区 ±0.5℃控制。该系统采用神经元网络 PID 算法,可动态调整制冷机组功率,使冷库能耗降低 22%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支持 GPRS 无线通讯,实现手机 APP 远程监控

  • 内置 1000 组历史数据存储,满足 HACCP 认证要求

  • 抗干扰设计,可在冷库强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


案例:浙江中控 SUPCON JX-300X
在安井食品的速冻面点生产线中,中控 JX-300X 系统替代日本横河 CS3000,实现蒸煮隧道 80℃至 100℃温区 ±1℃控制。该系统集成模糊 PID 算法,可根据产能自动调节蒸汽流量,使产品熟化合格率从 92% 提升至 98%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支持 OPC UA 协议,可与 MES 系统无缝对接

  • 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,平均修复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

  • 冗余电源设计,确保生产连续性

四、冶金化工:高温高压场景的国产替代

案例:英威腾 GD880 系列温控器
在南京钢铁中板厂的轧钢加热炉中,英威腾 GD880 替代西门子 SINAMICS G120,实现 1200℃温区 ±5℃控制。该设备采用磁滞回环补偿算法,可消除加热炉热惯性影响,使钢坯温度均匀性提升 30%,年节约燃气成本 200 万元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支持 690V 高压输入,适应冶金行业高电压环境

  • 内置谐波抑制功能,功率因数达 0.95 以上

  • 宽温设计,可在 - 20℃至 70℃环境下稳定工作


案例:上海自仪四厂 DCS 系统
在万华化学 MDI 合成装置中,自仪四厂 DCS 系统替代美国 Emerson DeltaV,实现反应釜 180℃温区 ±2℃控制。该系统采用预测控制算法,可提前 2 小时预警温度异常,使产品批次合格率从 85% 提升至 96%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支持 SIL3 安全认证,满足化工行业高安全要求

  • 模块化冗余设计,系统可用性达 99.999%

  • 支持 Batch 批量控制,适应间歇式生产需求

五、高端装备:航天级温控的国产跨越

案例:辽宁冷芯半导体温控芯片
中科院某卫星项目中,冷芯半导体的微型温控芯片替代美国 Analog Devices ADN8830,实现激光通信模块 25℃±0.01℃控制。该芯片采用薄膜铂电阻技术,体积仅为进口产品的 1/3,功耗降低 60%,已在轨稳定运行超过 2 年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0.01℃/min 自放热检测灵敏度

  • 支持 - 55℃至 + 125℃宇航级温度范围

  • 采用 MEMS 工艺,可靠性达 10^9 小时


案例:东航物流 “东东测” 温控系统
在国产抗癌药出海项目中,东航物流自研的 “东东测” 温控系统替代 Envirotainer 航空温控箱,实现 - 20℃至 + 8℃温区 ±0.5℃控制。该系统集成北斗定位与区块链技术,可实时上传温度数据至云端,确保药品运输全程可追溯。
技术突破


  • 支持 48 小时无源制冷,适应长距离航空运输

  • 内置 5G 通信模块,数据传输延迟小于 1 秒

  • 采用环保相变材料,符合欧盟 RoHS 指令

国产替代的三大核心逻辑

  1. 技术对标:宇电 AI-9 的 0.05 级精度、泛达 FP93 的 APID 算法等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

  2. 成本优势:国产温控器价格普遍为进口产品的 60-70%,交货周期缩短 50% 以上

  3. 生态协同:头部企业通过 “温控器 + 边计算 + 云平台” 构建产业闭环,如宇电与华为云的合作.